自信是每个人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。人们常用“铁杆磨成针”的故事比喻只要有恒心,肯努力,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但是,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比起恒心与努力来,一定要把事情干好的自信心对于成功更为重要。
居里夫人有句名言:“我们应该有恒心,尤其要有自信心!”高尔基也指出:“只有满怀自信的人,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中,并实现自己的意志。”古往今来,成功人士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,具有不同的经历,但有一点是共同的:他们对自己都充满自信,由此激励自己自爱、自强、自主、自立。
那么,如何才能建立起自信呢?
1. 正确认识自己,更新自我
有一句谚语:“假若您想您能够,您就能够;假如您想您不能够,您就不能够。”当然,这一“想”,这一“自信”,是要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,胡思乱想是不行的。自信是在自知基础之上,而且是正确的清楚的自知。因此,要有自知之明,善于彻底地分析自己,正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。
自我认识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、完善自己,我们在认识到自身的优点时,就要充分地表现自我,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,以增强信心。同时,找到自己的弱点后,就要设法补救,用适当的行动和措施正确地补偿自己,变不利为有利,这样才能产生自信。
2.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
自信又有适当的范围区域。邓亚萍在乒乓球台上的自信心极强,但如果去掷铅球,其自信就荡然无存。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的道理就在于此。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寻求发展,有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,干得了什么,这就需要找准自己最佳的人生位置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才智或特长来规划自己、设计自己,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,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,不断增长才干。只有这样,才能获得自信。
3.克服自卑感
自卑感强的人,往往容易扼杀自己的聪明才智,如认为自己很丑的人,只会越来越丑;担心自己要落榜的考生,往往会榜上无名。因此,建立自信的关键是要克服自卑感。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,根据各方面的条件,提出心理要求,并经常、及时地对自己的要求进行反思和调整,自信的种子是不难播下的。
4.以勤补拙,增强信心
自信来自勤奋,来自刻苦,来自付出。没有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的血汗铺垫,不会有亚运、奥运会金牌。因此,要建立自信,必须积极向上,勤奋学习,开阔视野,积极与人交往,善于接受新鲜事物,学会迅速捕获信息,不断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我,更新自我,这是动手“砍柴”之前的必要准备。